庆祝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征文 | 徐立娟:九三学社的道路选择与初心使命

2025-06-30


1945年9月3日,当中国人民沉浸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喜悦中时,一批怀抱科学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在重庆成立了九三学社。这个以抗战胜利纪念日命名的民主党派,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八十载风雨兼程,九三学社经历了从“科学救国”到“科技报国”的道路转折,却始终未改“爱国、民主、科学”的初心与使命。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回望九三学社的历史轨迹,不仅是对过往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思考。一个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三学社的初心,深深植根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历史土壤。创始人许德珩、潘菽、梁希等前辈大多有留学欧美的经历,亲眼目睹了西方科技文明的力量,也深切感受到祖国积贫积弱的痛楚。“科学救国”成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集体信仰,他们坚信唯有科学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这种信念在抗战烽火中愈发坚定,正如九三学社早期领导人之一严济慈所言:“没有科学的国家是一打就垮的,没有科学民族是站不起来的。”九三学社的成立,正是这种科学救国理想的组织化表达。


一、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面临第一次重大道路转折,从国民党统治区的“在野”状态,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的参政党,九三学社迅速调整定位,将“科学救国”的初心转变为“科技报国”的实践。这一时期,九三学社成员中的科学家们在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物理学家周培源在湍流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九三学社的科技精英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与专业报国完全可以完美统一。


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为九三学社的第二次道路转折,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九三学社的科技界别和人才优势得到空前凸显。从参与“86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论证,到推动《科技进步》的制定;从建言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到呼吁增加科技投入。九三学社在国家科技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智库作用。王选院士领导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革命,是中国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师昌绪院士推动的中国高温合金研究,为航空航天事业奠定材料基础……这些成就生动诠释了九三学社“科技报国”的时代内涵。


三、社会主义新时代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九三学社面临第三次道路选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九三学社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将履职重点聚焦到建设科技强国的主战场。围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建言献策,针对卡脖子问题组织深入调研,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生态优化。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九三学社医卫科技界的成员冲锋在前,既在临床救治一线舍生忘死,又在病毒溯源等科研攻关中夜以继日,展现了新时代九三人的使命担当。


贯穿这些道路转折的是九三学社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爱国”是九三学社的精神底色,从抗战时期的同仇敌忾,到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拓创新,爱国主义的红线一以贯之;“民主”是九三学社的政治追求,早期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民主,后来发展的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科学”是九三学社的鲜明特色,既是专业背景的集中体现,也是理性精神和求真态度的象征。这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九三学社区别于其他民主党派的独特标识。


四、开创未来


面向未来,九三学社的使命愈发清晰而重大。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九三学社聚集了众多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理应在这一进程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这要求九三学社一方面继续发挥“人才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深入调研、精准建言;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特别是在科技政策、教育改革、人才发展等领域贡献专业话语权。同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学社还应致力于在科技界凝聚共识,画好最大同心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


九三学社的历史是一部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精神史诗。从“科学救国”到“科技报国”变的是与时俱进的道德选择,不变的融入血脉的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九三学社必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贡献,续写多党合作事业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徐立娟   海南控股支社筹备组组长,海南发展控股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成本管理部部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