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聚力起航。举世瞩目中,2025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167名来自九三学社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22万余名九三学社社员和所联系群众的重托,带着调研所得的真知灼见和饱满的履职热情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凝聚共识,提振信心
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彰显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全国两会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九三学社的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联组会现场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所以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激动地说,“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技术技能人才优势,在服务经济发展、推进国际交流、助力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彰显职业教育效能。”“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表示,“作为科学家与教育管理者,未来我将继续积极完善科研组织体系,通过优化引育机制、改进评价体系等举措,做有质量、有组织的科研,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贡献更多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施卫东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听取和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九三学社代表委员紧扣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生机活力。
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与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海南代表团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在参加海南代表团审议时表示,2024年,面对国内外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取得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2025年,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锐意进取,高质量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收官“十四五”,为“十五五”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与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九三学社界委员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九三学社界小组讨论时表示,我完全赞成和拥护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担负起把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与活力,传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过去一年的成绩让代表委员感到振奋人心,鼓劲提气。
“报告不仅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各领域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既回应了时代关切,更为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加关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组合拳’运用,增强工作系统性和统筹兼顾,重点突出,要求具体。”“每一项措施都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旨在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效。”……新一年务实创新的举措提振信心,催人奋进。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我将认真抓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努力把党的主张和决策部署转化为所联系界别群众的共识和行动。”“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写好‘履职作业’。”“我们要锚定使命任务,以更高站位服务大局、更实举措建言资政、更深情怀凝聚共识,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代表委员们的发言聚焦当下、放眼长远,必将凝聚起对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共识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笃定信心。
服务大局,建言献策
围绕当年重点考察调研主题举行界别协商或作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是近年来九三学社中央促进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相衔接的机制性探索。3月7日下午,九三学社界别小组围绕“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讨论,在汇集情况意见、明确调研方向、凝聚共识的同时,也聚焦“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问题”、发挥科技界别特色优势建诤言、献良策、出实招。
九三学社界别小组讨论
如何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举措,做好服务保障?如何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如何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以回答这三个问题为切入点,委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讨论热烈。
或剖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当前企业创新存在‘动力失衡’现象,‘伪创新’、‘微创新’、‘内卷式’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企业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存在要素流动阻滞、系统协同失效、制度供给滞后等问题”“科技创新资源在领域和区域分布上还不均衡”“创新链不完整的问题,是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之间的中试鸿沟问题”……
或建言献策,针对不同主体出实招——
针对企业,建议注重主体作用的发挥:强化企业主导的核心技术攻关;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明确企业应发挥的作用;围绕“卡脖子”难题,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创新,推动有组织、全链条、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攻关……
针对政府,建议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政府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上要帮到关键处,在政策供给、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主动作为;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强化相关部门的协同发力,推动政策资源要素投入的协同,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针对人才,建议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认真研究人才“帽子”和知识产权归属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问题;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产业、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人才评价和交流机制改革……
针对科研,建议注重把握导向、推动成果转化:健全产业需求导向从“1到0”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打造更多产学研合作平台和载体,持之以恒进行长周期布局和协同创新;打造更多产学研合作载体,推动校企基础研究合作找到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双方共同凝练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持之以恒进行长周期布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出来,参与市场竞争……
来自不同背景、不同领域却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委员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既凝聚了对重大问题的共识,也促进了讨论的全面、深入、客观,科学务实的发展良策应运而出。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生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心关注的重点。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维权难问题”,到“推进‘保交房’工作法治化运行”“助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优化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到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从加强对“一老一小”权益的保护,到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代表委员们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紧盯“急难愁盼”,提出的建议涉及范围广、涵盖主体多、措施内容实,充分体现了用心履职、用智解题的为民情怀。
发挥所长,履职尽责
会议期间,代表、委员认真履职尽责,畅谈履职心声,回应民生关切,提出高质量提案、建议,展现了九三学社社员的能力水平和风采。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政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介绍九三学社中央去年履职情况和今年工作重点。富田 摄
准备每年全国两会的九三学社集体提案是九三学社中央议政建言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今年,九三学社共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交集体提案72件、大会发言4篇,其中九三学社中央名义提案32件,界别提案40件。提案工作持续在“精”和“专”上下功夫,备稿工作从去年9月开始启动,通过向各省级组织和专(工)委会等组织征集,对调研成果、社情民意信息进行转化等方式,汇集提案和发言备选稿件,并严把政治关、政策关、事实关、数据关、专业关和文字关,最终形成提案和发言备稿。
提案选题上,九三学社中央紧密围绕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的一系列改革部署,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问题,围绕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深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推进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等相关主题的科技类提案,充分彰显科技界别特色。此外,提案中的生态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围绕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加快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资源环境类主题提出提案。同时,九三学社也重点关注经济、教育、医疗、法治、民生等方面,并提出相关提案,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等献计献策。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杨丹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大会发言。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大会发言是“协商民主的讲坛”。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杨丹、王俊两位委员分别作题为《着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为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大会发言,观点鲜明、见解深刻,取得良好反响。其中,杨丹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所作的发言由九三学社中央调研成果转化形成,这也是九三学社自2020年起连续第六年围绕科技主题作大会发言,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持续关注。
3月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走上“部长通道”,用滤膜对比展示我国十年环保“成绩单”。
“部长通道”“代表通道”“委员通道”是观察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本次大会,来自九三学社的代表委员在这里尽显履职风采、彰显使命担当。3月4日下午,乔红、金李、周岚三位委员亮相首场“委员通道”,或用数据讲述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跑出“加速度”的骄人成绩,或建议给“活力老人”提供更多发挥余热的机会以助推银发经济,或用生动的故事道出城市更新的成功实践经验;3月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黄润秋走上“部长通道”,用滤膜对比展示我国十年环保“成绩单”;3月11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赵昭走上“代表通道”,讲述从大山深处的“牛倌”到走向人民大会堂的人大代表履职故事,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出号召……这些采访活动,既有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大事”,也有聚焦养老、“三农”等建言献策的“身边事”,代表委员们为“国之大者”谋与思、为民之关切鼓与呼,交出让人民满意的“履职答卷”。
勠力同心,奋楫前行
党派成员“要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为做好九三学社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是九三学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3月13日,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京召开。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主持会议并讲话。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副主席丛斌、潘建伟、刘政奎、葛均波、赵静、刘晓梅出席会议。
3月13日,九三学社第十五届第九次中常会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武维华主席强调,各位常委作为“关键少数”,要自觉担负起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任务,积极发声,带头宣讲,多做强信心、筑同心的工作,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成效。
随后,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学习会在京召开,武维华主席出席会议,常务副主席邵鸿主持会议,副主席丛斌、赵静分别传达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及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精神,副主席刘政奎、刘晓梅及部分社中央常委出席会议。社中央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专(工)委和研究中心成员,各省级组织和部分地市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和社员代表8400余人在现场或以视频形式参加会议。
新的一年,使命如磐在肩,目标催人奋进。
目前,围绕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法治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调研工作,已按计划陆续展开;九三学社中央连同各专工委、各省级组织,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智库等的交流互动在积极开展,借力聚力、内外协同的机制在不断强化,建言资政的合力在持续凝聚,履职尽责的效能在逐步彰显。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九三学社创建80周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文/于泓洋)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网站(http://www.93.gov.cn/xwjc-snyw/780949.html)